江西上饶:从鹅湖书院到悬崖书房,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文明网

江西上饶:从鹅湖书院到悬崖书房,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5-08-1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八百年书院古韵犹存,80余处城市书房遍地开花,赣东北大地上,一场古今交融的文化传承正在悄然书写。

  细雨绵绵的秋日,铅山县鹅湖书院迎来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过礼门、走过头门,在“斯文宗主”石牌坊前齐声诵读朱熹家训。一个戴眼镜的男孩轻声对同伴说:“原来书院的门槛不能随便踩,读书要有读书的样子。”

  与此同时,在50公里外的望仙谷景区,110米高的悬崖之上,白鹤书局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游客们临窗而坐,手捧书籍,抬头是峡谷春色,俯首是翰墨飘香。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悬崖书吧,一半是山川壮阔,一半是书香氤氲——这便是人间仙境。”

  千年学府,思想激荡的圣殿

  “天下四大书院”——这块明朝嘉靖二十七年碑文上的铭刻,昭示着鹅湖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嵩阳、岳麓、白鹿洞齐名,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学府已走过840余年沧桑岁月。

  鹅湖书院。江西省文明办 供图

  书院的文化基因深植于两次影响深远的聚会。公元1175年,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之魁陆九渊在鹅湖寺展开一场持续三天的哲学辩论。百余名学者齐聚,史称“鹅湖之会”。13载后,爱国词人辛弃疾与思想家陈亮再聚鹅湖,“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史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两次聚会孕育的“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鹅湖精神,吸引了陆游、杨廷麟、蒋士铨等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拜谒。清道光年间铅山知县李淳在书院题字“继往开来”,寄语学子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信念,为书院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

  建筑遗存,凝固的思想符号

  走进鹅湖书院,仿佛步入一座露天的思想博物馆。书院占地8000余平方米,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保持着极为完整的格局。2006年6月,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泮池两侧的碑亭廊道内,9块明清碑刻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石牌坊上两侧“倒立的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中间的石窗雕刻象征着“寒窗苦读”。

  那些匾额上的文字更彰显了书院的精神追求——“穷理居敬”宣示文化传承的使命,“继往开来”昭示开拓创新的志向。每一处建筑细节都成为思想的物化符号,传递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治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古今对话,书院的现代转型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需求,这座千年书院正焕发新活力。

  “我们开展‘拜师礼’、‘击鼓明志’、‘经典诵读’等研学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古人‘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涵。”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鹅湖书院分管负责人叶正林介绍道。书院还创新性地举办“蹴球”“投壶”等传统趣味比赛,让文化体验更生动。

  2025年上半年,书院接待各地研学学子超2000人次。鹅湖书院讲解员诸晓莉见证了一幕幕古今对话的场景:上百名开蒙稚子身着汉服,在礼乐声中穿头门、过牌坊、走状元桥,行“开笔礼”。

  更具战略眼光的举措是书院对“千古一辩”这一文化IP的打造。“我们将承办大学生辩论赛、企业职工辩论赛等,以学术交流、观点碰撞展示书院文化内核。”鹅湖书院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划正将八百年前的学术辩论精神注入当代文化实践。

  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阅读圈”

  当鹅湖书院延续千年文脉时,一种新型文化空间正在上饶城乡遍地开花。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思路,打造的80余座城市书房如星辰般散落在繁华商圈、社区街角、公园景区、工业园区,这些新型文化空间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城的“15分钟阅读圈”网络。

  在广丰里商业综合体,30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成为市民的“精神驿站”。木质书架从地面直达天花板,花卉绿植点缀其间。“这里离我家很近,书也很多”,城中小学学生王利晖是这里的常客,“还找到了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小伙伴”。据统计,该书房2023年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读者25万余人次。

  “书籍可在书房和区图书馆间自由流动。在书房借书,可以在图书馆还;在图书馆借书,可以在书房还。”广丰里城市书房店长郑婉甜介绍的通借通还系统,把城市书房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让阅读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悬崖书房,自然与人文的协奏曲

  在众多城市书房中,望仙谷悬崖书房堪称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典范。这座位于4A级景区内的书屋,悬挂在110米高的峭壁上,被誉为“小镇心尖上的一颗朱砂痣”。

  望仙谷悬崖书房。江西省文明办 供图

  作为江西省首家自然类悬崖主题书店,它集阅读、文创、咖啡茶饮、文化沙龙等功能于一体。2023年,这里荣获江西省“年度最美书店”称号,成为新型文化空间的标杆。

  设计者巧妙地将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山水情怀相融合。品茶须用望仙谷天然山泉,花道须顺应四时就地取材,香道绘画须反映创作者此时此景的所思所想。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与鹅湖书院承载的哲学思想遥相呼应。

  “浸染着望仙谷的脱俗与浪漫,肩负着文化传播的担当和追求。”正如媒体所描述的,悬崖书房既是游客的“心灵客栈”,也是上饶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

  文脉传承,激活文化基因

  从鹅湖书院到城市书房,上饶的文化传承实践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

  鹅湖书院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书院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海峡两岸“鹅湖书院寻根之旅”等活动,打造海峡两岸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平台。鉴于朱熹理学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书院还将重点对接东南亚游客学者,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出探索。

  城市书房则通过多元活动延伸文化触角。在槠溪河畔的木言者书店,波浪、涟漪、船只等元素营造出静谧空间。开业至今举办的100余场文化活动,从科普讲座到陶艺DIY,从读书分享会到红色电影观影,让书房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枢纽。

  “青年学子喜欢书院文化,体现了新时代文化风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与生俱来的。”叶正林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鹅湖书院,这一现象让他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充满信心。

  夕阳西下,鹅湖书院的飞檐翘角在余晖中投下长长的影子。今年是纪念朱陆鹅湖之会850周年,铅山县举办“鹅湖书院杯”中小学生辩论赛活动,力求形成“以辩促学、以辩育德、以辩兴文”的品牌特色——鹅湖书院景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说。与此同时,悬崖书房亮起了温暖灯光,如高山上的灯塔。

  鹅湖书院作为思想辩论的策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当千年辩韵在当代青年的激辩中复活,当书房从“知识殿堂”转变为“心灵客栈”,上饶大地的文化血脉完成了一场静水流深的古今对话。

  供稿:江西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林凤清】